你好!欢迎访问万松堂 登录 注册           EngLish | 万松堂集团 | 在线留言 | 添加收藏
您现在的位置是:首页 > 茶疗与健康 > 药材百科 > 药材百科

小茴香

本文章发表于: 作者:wstkh 发布时间:2014-04-24 18:24:26

  小茴香为伞形科植物茴香FoeniculumvulgareMill.的干燥成熟果实。又名蘹香《药性论》,蘹香子《新修本草》,茴香子《开宝本草》,茴香、土茴香《本草图经》,野茴香《履巉岩本草》,大茴香《朱氏集验方》,谷苗香、谷香《现代实用中药》,香子《中国药用植物志》。有散寒止痛,理气和中的功效。

医药价值编辑
功能主治
  散寒止痛,理气和胃。活血、利气、止痛。用于胸胁院腹疼痛、经闭痛经、产后瘀阻、跌扑肿痛。用于寒疝腹痛,睾丸偏坠,痛经,少腹冷痛,脘腹胀痛,食少吐泻,睾丸鞘膜积液。盐小茴香暖肾散寒止痛。[2]
用法用量
  3~6g。摘录:《全国中草药汇编》
  内服:煎汤,3-6g;或入丸、散。外用:适量,研末调敷;或炒热温熨。[2]
注意事项
  阴虚火旺者禁服。
  ⒈《本草汇言》:倘胃、肾多火,得热即呕,得热即痛,得热即胀诸证,与阳道数举、精滑梦遗者,宜斟酌用也。
  ⒉《本草述》:若小肠、膀胱并胃腑之证患于热者,投之反增其疾也。3.《得配本草》:肺、胃有热及热毒盛者禁用。[2]
常用配方
  1.治小肠气疼闷,不省人事:小茴香(盐炒)、枳壳(麸炒)各一两,没药半两。诸药为末。每服一钱,热酒调下。(《圣惠方》)
  2.治胃痛,腹痛:小茴香子、良姜、乌药根各6g,炒香附9g。水煎服。(《江西草药》)
  小茴香原植物
  3.治胁下疼痛:小茴香一两(炒),枳壳五钱(麸炒)。上为末。每服三钱,盐汤调下。(《袖珍方》)
  4.治肾虚腰痛,转侧不能,嗜卧疲弱者:小茴香(炒,研末)。破开猪腰子,作薄片,不令断,层层掺药末,水纸裹,煨熟。细嚼,酒咽。(《证治要诀》)
  5.治下消小便如膏油:茴香(炒)、苦楝(炒)各等分。上为细末。每服三钱,温酒一盏,食前调服。(《济生拔萃》)
  6.治小便夜多及引饮不止:茴香不以多少,淘净,入少盐,炒为末,用纯糯米餈一手大,临卧炙软熟,蘸茴香末啖之,以温酒送下。(《普济方》)
  7.治遗尿:小茴香6g,桑螵蛸15g。装入猪尿胞内,焙干研末。每次3g,日服2次。(《吉林中草药》)
  8.治蛇咬久溃:小茴香捣末敷之.(《千金要方》)
  用法:共研为细末,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,每日服3次,每次用温开水送服3粒,空腹时服。不但可止酸、止痛,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。
  9.治胃脘部、脘腹部胀痛:小茴香、枳壳各12克,台乌药10~12克,川厚朴8~12克,佛手8~10克,陈皮、甘草各8克。用法:加水煎成300毫升,每日分2次温服。
  10.治痛经月经来潮时小腹冷痛,面色苍白无光泽,舌质淡,苔白,疼痛处得热则舒,疼痛严重者呕吐,脉虚无力:小茴香、川芎、当归、香附各10克,淡吴茱萸3克,姜半夏、炒白芍各12克,延胡、党参各15克,炙甘草8克。
  11.治睾丸鞘膜积液,主要表现为阴囊肿大,肿块与阴囊皮肤并不粘连,且肿块如囊样,或经医院确诊为睾丸鞘膜积液者:小茴香15~18克,川楝子(炒香)15克,橘核12~15克,猪苓18克,台乌药12克,青皮、赤芍各10克,海藻12克,蜜枣4枚。
  用法:加水煎成400毫升,每日分2次服。
  12.治寒疝睾丸偏坠疼痛:小茴香、柴胡各10克,荔枝核32克,青皮、赤芍各8克,延胡、川楝子(炒香)、川厚朴各12克,橘核20克,昆布15克(先洗去盐分),蜜枣3枚。
 
小茴香
  13.治输尿管下段结石或膀胱结石:小茴香12~15克,台乌药、八月扎、虎杖各15克,鸡内金12~18克,金钱草20~30克,甘草10克。
  14.治溃疡:小茴香、香附、白芷各10克,乌贼骨、炒田七粉各15克,延胡12克,大黄6克。共研为细末,装入1号空心胶囊内。每日3次,每次3粒,空腹服。不但可制酸、止痛,而且有助于溃疡的愈合。
  15.治疝气:小茴香、柴胡各10克,荔枝核32克,青皮、赤芍各8克,延胡、川楝子(炒香)、川厚朴各12克,橘核20克,昆布15克(先洗去盐分),蜜枣3枚,加水煎至400毫升,每日分2次温服,可连服3~5剂。
  16.治虚气冲上耳鸣而聋:茴香(炒)、木香、荜澄茄(去蒂).共为末.外以青盐为末 入糯米粉内煮糊为丸.每服三四十粒 盐汤下.(《澹寮集验方》青盐下气丸)
  17.治牙疳:用茴香、橘皮烧灰存性 为末敷干则油调.(《卫生易简方》)
临床应用
  
  ⒈万和散(《奇效良方》)治一切气刺门气胀,心腹痞塞诸症:茴香、蓬术、萝卜子、桂心各30g,陈皮30.3g,干姜1g,甘草39g,白术、牵牛各15g,三棱105g。水煎,每日一剂,分2次服。方中小茴香理气和胃,为君药。
  ⒉通气散(《奇效良方》)治耳聋,气闭不通:茴香、木香、全蝎、陈皮、菖蒲、玄胡索各3g,羌活、僵蚕、川芎、蝉蜕各1.5g,甘草4.5g,穿山甲6g。上为细末,每服9g,温酒调服。方中小茴香理气,为君药。
  ⒊金锁丹(《大同方剂学》)治梦泄遗精,关锁不固等症:茴香、葫芦巴、补骨脂、白龙骨各30g,木香45g,胡桃(研膏)30个,羊肾(切开盐擦,炙熟捣膏)3对。上7味,前5味为末,和2膏研匀,酒浸煮,丸如梧子大,每服30-50丸,盐汤下。方中小茴香祛寒止痛,理气和胃,为君药。[3]
  ⒋治疗箝闭小肠疝
  取小茴香15g,小儿减半,用开水冲泡成茶热服,每服1小碗。服后15分钟,患者自觉肠鸣,腹内咕咕作响,嗳气矢气,腹股沟处及阴囊肿物随即消失平复,疼痛骤然消除。服药15分钟后不效者,可按上述再服1次,半小时后不效者,应考虑手术治疗。以此法治箝闭性小肠疝15例(其中小儿7例,成人8例),除成人2例服药无效行手术治疗外,其余13例均治愈。另有报道用小茴香15g,开水冲泡热服,局部热敷,并轻轻按摩阴囊,治疗8例嵌顿性腹股沟疝,痊愈6例,2例无效。
  ⒌治疗睾丸鞘膜积水和阴囊象皮肿
  用小茴香15g,食盐3.6g,共炒焦为末,再加青壳鸭蛋1个,同煎为饼。睡前用酒送服,4日为1疗程,休息5日,再服第2疗程。经1~7个疗程治疗,64例中有59例治愈,无效5例。
  ⒍十二指肠溃疡
  炒小茴香30g,何首乌60g。装入纱布袋,与猪肚1只同煮,分为9份。吃肉喝汤,每次1份,每日3次,每3日1剂。12剂为一疗程。治疗10余例,疗效满意。
  ⒎尿路结石
  小茴香20g,开水冲泡代茶饮,于1.5小时内服完。旋即电针肾俞、膀胱俞、阿是穴及同侧足三里,然后跳跃跑步0.5小时,每日1次。治疗37例,结果排石率为62.1%,总有效率为94.6%。
名家述论
  ⒈《本草图经》:“《本经》不载所出,今交、广、诸番及近郡皆有之。入药多用番舶者,或云不及近处者有力。三月生叶,似老胡荽,极疏细,作丛,至五月高三四尺;七月生花,头如伞盖,黄色,结实如麦而小,青色,北人呼为土茴香。茴、蘹声近,故云耳。八九月采实,阴干,今近道人家园圃种之甚多。”
  ⒉《本草衍义》:“蘹香子,今人止呼为茴香。《唐本》注似老胡荽,此误矣。胡荽叶如蛇床,蘹香徒有叶之名,但散如丝发,特异诸草。”
  ⒊《救荒本草》:“今处处有之,人家园圃多种,苗高三四尺,茎粗如笔管,旁有淡黄挎叶,抪茎而生。袴叶上发生青色细叶,似细蓬叶而长,极疏细如丝发状。袴叶间分生叉枝,梢头开花,花头如伞盖,结子如莳萝子,微大而长,亦有线瓣。采苗叶炸热,换水淘净,油盐调食。”
  ⒋《纲目》:“茴香宿根深,冬生苗,作丛,肥茎丝叶,五六月开花如蛇床花而色黄,结子大如麦粒,轻而有细棱,俗呼为大茴香,今惟以宁夏出者第一。其他处小者,谓之小茴香
 
小茴香
  。自番舶来者,实大如柏实,裂成八瓣,一瓣一核,大如豆,黄褐色,有仁,味更甜,俗呼舶茴香,又曰八角茴香(广西左右江峒中亦有之),形色与中国茴香迥别,但气味同耳。北人得之,咀嚼荐酒。”
  ⒌《植物名实图考长编》:“按胡荽结子时,极与茴香相类,《衍义》未细考老胡荽形状,以斥《唐本》注,殊误。但力稍缓耳。”(《医林纂要·药性》)
  ⒍《本草正义》:“茴香始见于《唐本草》,据苏颂谓结实如麦而小,青色,此今之所未见者。苏又谓入药多用番舶者,则今市肆之所谓八角茴香也。但八角者大辛大温,其性最烈,濒湖《纲目》称其气味辛平,必非舶来品八角茴香可知。故李亦谓结子大如麦粒,轻而有细棱,俗呼为大茴香。……据此,则《纲目》中所引古书一切主治,皆子如麦粒之茴香。《唐本草》、马志、大明、东垣、吴缓当皆指宁夏产品而言。惟李引诸方,有明言八角茴香、舶茴香者,则舶来品耳。按今肆中之大茴香,即舶来之八角者,以煮鸡鸭豕肉及诸飞禽走兽,可辟腥臊气,入药殊不常用。”
  ⒎论小茴香治疝之功:刘若金:“茴香之主治在疝证,世医漫谓(疒颓)疝有湿热不宜用,殊不知疝之初起,皆由于寒水之郁,而气化不宣,乃有湿,由湿郁不化,乃有热,是初起之疝,固即宜用之矣。至湿郁不化而为热,虽曰宜酌,然热之成者,因于湿也,湿之为病者,由于阳虚也,就外淫而论,固未有不因于寒以郁热者,即不因于外受,亦必由肾中之阳虚,乃致阴不得化而邪盛,令阴中之阳转郁,遂病于肝以为疝也。试参滑寿及杜名医之治案,俱用楝实、茴香,盖别有利湿热之味以助其奏功,断不能舍此温散的剂能致火于水者,俾正入膀胱寒水之经以责效也。至于专属小腹,或膀胱,非病于疝者,则此二腑若因热以为患,又能不切切致慎乎哉。或曰,此味所疗,如腰痛、泄泻、积聚、虚劳腹痛种种诸证,亦藉其致火于水,以益肾中之元阳乎?曰,诸证投此味,或辅或使,种种不离前义,然不如治疝之专而且多者,以其为功于寒水之经有最切耳,第与附子补阳除湿之义,各有攸当也,须细审之。
  
 
上一篇文章:刀豆
下一篇文章:小蓟
收缩